|
|
|
>> 新闻动态
|
|
用友BIP如何“使能”企业数智化转型破局?
日期:2021-09-04
|
正值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数字化发展以及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快车道,这对于加快数字创新应用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出更高要求。
( 新华网首页重磅报道 )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单列篇章,重点规划数字化发展内容,提出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作为行业龙头,用友服务数百万企业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,深刻洞察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商业创新价值。
如何看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、痛点和堵点,用友如何用创新的理念、产品和解决方案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?
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做客新华网
畅谈企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之道
数智化要以业务为核心,以场景为抓手
01
云服务提供商是数字
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
企业都希望插上数智化“翅膀”,实现新的腾飞。企业推进数智化可以分为三个层级:
第一个层级,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;
第二个层级,解决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一些痛点和问题;
第三个层级,建立新的竞争优势。
02
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,如何找到抓手
怎样让规划方案落地?
03
数据是企业数智化的关键基础
04
有了数据基础和数据资源
要通过智能化来实现价值
05
以企业应用场景为抓手
现实中,很多企业认识到数智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,也在一步步推进,但如何找到抓手?王文京建议,以企业应用场景为抓手。
从ERP到BIP
帮助企业跨越三座大山,推进商业创新
新一代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商业创新,企业在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上提出新需求。基于此,去年用友提出了商业创新平台(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,BIP)的新理念。从ERP到BIP,这是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上的一个新飞跃。
上一阶段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以信息化为代表,主流系统是ERP(企业资源计划),带给企业的关键价值是业务支撑。进入数智化新阶段,主流服务体是商业创新平台,即BIP。
商业创新平台(BIP)理念的核心是让商业创新简单、便捷、大众化、社会化,降低企业基于数智化推进商业创新的难度,跨越“三座大山”:
在技术方面,用友把所有的技术整合到商业创新平台,让技术通过平台化,在企业便捷地应用。“企业通过应用用友BIP,实际上就应用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。”王文京表示。
在专业方面,通过各领域代表性的应用,包括一些行业应用,比如数字营销、智慧采购、智能制造、数字金融、智能财务、数智人力、协同办公等服务,用数智技术做业务和管理创新。对企业来讲,应用这些服务就可以突破基于数智化推进商业创新的专业障碍。
在成本方面,使用新的付费模式。原来ERP系统都是一次性购买,每年交服务费的模式。现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云服务,按照订阅服务的模式,每年交使用费就可以。针对大型客户,用友也鼓励按年交使用费,降低企业在推进数智化时的成本压力。
通过产业互联网带动整个产业升级
作为国家数字化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,产业互联网正引领数字化加速发展。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,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有哪些?
针对产业互联网的几种不同应用模式,比如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互联网,以及某一个生产环节的产业互联网化,用友都有相关的服务案例。
用友与云南文山苗乡三七产业合作,打造了三七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了“一部手机帮种植户种好三七、卖好价钱,帮药企、药店、医馆买到好三七”,平台在线运营种植户超过1800家,三七加工、仓储、销售和交易各项指标增长迅速,加工、仓储等产业要素快速生态化,促进三七产业新升级。
在生产环节的产业互联网化方面,用友为大型钢铁企业做了采购服务平台,连接了十几万个采购供应商,让采购寻源更加透明,采购过程更加公开公正,整个采购通过比价比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低成本。
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
在新的数智化阶段,中国本土数智化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产品、服务和创新能力都走到了全球领先位置。另外,国家也从安全可控的角度推进数智化技术和服务的国产化。
用友的BIP是一个生态化的平台,不只是用友的产品服务客户,更多是用友和众多生态伙伴共同服务客户,推进其数智化和商业创新。用友通过应用系统和平台去适配更多的国产系统、国产产品和服务,从芯片、服务器、操作系统,到数据库、中间件以及专业服务,用友都能实现全栈的国产化服务支持。现在主流的国产相关系统,用友的BIP产品都是支持的,形成了大家互相促进发展的局面。
自1988年创立至今,用友一直立足自主创新,从最早的1.0时期做财务软件,到2.0时期做ERP,再到现在3.0时期构建和运行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BIP,从平台、应用到最后的服务,用友始终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、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。
数智化是中国和全球企业在发展上的重要历史进程。将来,在用友BIP这个平台上,能够和超过10万家的生态伙伴合作,汇聚起超过亿级的社群及个人,共同服务中国和全球企业的数智化和商业创新。
|
|
|
|
|